近日,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并印發的《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》正式發布了。《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》指出,“我國市場規模龐大,正處于居民消費升級和信息化、工業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加快融合發展的階段,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。”
《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》也提出了2015年,我國在互聯網信息消費、云計算、電子商務、寬帶速度、網絡零售等方面的具體目標:到2015年,我國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.2萬億元,年均增長20%以上,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.2萬億元,其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.4萬億元,年均增長30%以上。基于電子商務、云計算等信息平臺的消費快速增長,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,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。信息基礎設施顯著改善。到2015年,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寬帶、融合、安全、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建成,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每秒20兆比特(Mbps),部分城市達到100Mbps,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4Mbps,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5%。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長足進展。
《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主要任務。
一是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。發布實施“寬帶中國”戰略,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,推動于2013年內發放第四代移動通信(4G)牌照;全面推進三網融合,年內向全國推廣。
二是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。促進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;實施“信息惠民”工程,推進教育、醫療優質資源共享,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,推進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;在有條件的城市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。
三是培育信息消費需求。推動云計算服務商業化運營,加快物聯網和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化,開展物聯網重大應用示范,豐富信息產品和信息消費內容,大力發展電子商務。
四是增強信息產品供給能力。實施智能終端產業化工程,支持研發智能手機、智能電視等終端產品;推進新一代顯示技術突破,引導社會資金投資集成電路產業,提升軟件業支撐服務水平。
五是加強信息消費環境建設。推進身份認證、網站認證和電子簽名等網絡信任服務,規范互聯網金融服務,依法加強信息產品和服務的檢測和認證;加強個人信息保護,推動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制度,規范信息消費市場秩序。
《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》還明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支持政策。
一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。清理涉及信息消費的行政審批事項,消除各種行業性、地區性、經營性壁壘,降低互聯網企業設立門檻。
二要改進和完善電信服務。建立健全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與互聯網企業、廣電企業、信息內容供應商等合作和公平競爭機制,加強資費監管,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。
三要加大財稅、金融政策支持。依托現有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,對互聯網、軟件企業給予稅收等方面優惠;改善企業融資環境,優先支持互聯網小微企業,完善信息服務業創業投資扶持政策。
四要加強法律法規、標準體系建設和信息消費統計監測,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信息消費試點示范市(縣、區)建設。